品牌文化背景
推薦
熱門
詳情
道教淵源
作者:益姆膏 來源:本站原創 日期:2012-11-21 19:01:24 點擊:9 屬于:關于道教
道教為中國的國教,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獨具中國歷史與民族文化特點。史學界與道教界一致認為它形成于東漢順帝(公元126--144)年間,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。但若追溯到戰國時傳播神仙方術的“方仙道”與西漢時托黃帝而言神仙之術、托老子而言修道養壽的“黃老道”,則這種宗教信仰在我國流傳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長期以來已成為民間習慣的宗教觀念,所以至今仍影響深遠。
道教創始人張道陵,本名張陵,道教史上著名的張天師,字輔漢,東漢沛國豐邑(今江蘇豐縣)人。據道書載:本為太學學生,博采五經,好神鬼事。早年曾舉為“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”,在巴蜀任過江州(今重慶)令,后來悟通仕途沉浮,無益于年命,便辭官隱居于邙山(今河南洛陽北),學長生之道。朝廷多次征召做官,皆不從命。東漢順帝(126—144年)時,張陵聞蜀地多名山,民風淳厚,易于教化,于是攜弟子入蜀,居住在鶴鳴山(又名鵠山)修道。精思煉志數年,著作道書二十四篇。感太上親降,授以《三天正法》、《正一科術要道法》、《正一盟威妙經》、《三業六通之訣》,命為天師。于是,張陵以鶴鳴山為中心設二十四治,是正一盟威道的基層組織與活動中心。初設二十四治,主要集中在蜀漢地區,后為與二十八宿相配,乃增至二十八治,其中陽平治是正一盟威道的總部。傳太上正一盟威之道,奉老子為教祖,尊稱太上老君,以老子《道德經》為主要經典,創立了道教。
上一:道教與道家
下一:沒有了!